欢迎访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官网
搜索
热搜榜: 展演活动研修班
首页 • 资讯列表
华乐讲坛第十二期:王甫建教授开讲《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发展新时代民族音乐》
发布时间:2023-03-03 阅读量:3007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2023年2月25日晚,“华乐讲坛”第十二期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举行。著名指挥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王甫建教授开讲《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发展新时代民族音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东升、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蒲方、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栾冬、学会副秘书长宋阳、《中国民乐》报执行总编辑刁艳和在京艺术院校、表演团体、学会驻会工作人员在现场聆听。

吴玉霞会长主持“华乐讲坛”并致辞


吴玉霞会长在致词中说:王甫建教授作为中央音乐学院资深专家,除了长期教学和训练乐队,还有很多社会兼职,包括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系主任暨民族乐队学院艺术总监、湖南省演艺集团艺术顾问及湖南民族乐团艺术总监以及原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不同的身份与履职经历,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和社会责任,而大量的艺术思考、舞台实践,使他集表演、创作、教学、管理于一身,具有开拓性的艺术理念,使他在业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他的“以创作带动演出,以创新推动发展”的理念在艺术院团有很好的实践基础。王教授认为,民族音乐离不开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但民乐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不断发展和创新,他有敢为人先的超前意识以及善演不同风格的愿望和勇气,他的音乐主张渗透着独特的人文思想和美学观。


本次王甫建教授的《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发展新时代民族音乐》是本年度华乐讲坛的第二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带着民乐人的思考与大家一起走过了难忘的2022年,我们更希望2023年的每一期,都能与大家共勉!

涵养心境,双向奔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将于2月28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为广大爱乐者呈现一台《国韵悠长——2023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新春音乐会》,届时将由著名指挥家王甫建教授携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及众多一流的艺术家同台献演,欢迎各位持续关注。


吴玉霞会长为王甫建教授颁发“华乐讲坛”纪念海报


王甫建教授与研究者蒲方教授、聆听者马帅合影


讲坛现场


听众感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生 陈伊美智: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生 陈伊美智:今晚非常荣幸在现场聆听了王甫建教授关于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与指挥艺术的讲座,王老师以站在中国文化立场的视角,从民族音乐创作、乐器改革、表演艺术几个维度强调中国民族音乐在当代的发展方向。并从上个世纪大同乐社为发展起点,总结民族音乐所具有的有容乃大的历史属性和强烈的文化身份认同,所指向的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表达与传承方向的一致性。强调应从创作到表演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情怀进行具有情感认同的传承。从顶层设计到基础建设皆对和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作为后学,聆听王老师具有传承担当与责任感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华乐讲坛,期待下一次的讲座学习。

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青年指挥 于帆:前两日我亲临“国韵悠长”音乐会的排练现场,已然深刻感受到王老师向乐团传授的艺术理念,今日聆听王老师与大家精彩分享,由微观而细探,娓娓述说,演奏民族音乐要深刻、精准,更要具有音韵之美、体现民族根基。中国音乐的语言是基于对中国乐器深入了解之后的构建。王老师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强调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与转译,如何发挥民族乐器的音色质感、韵味、使其细腻的纹理得以诗意释放。中国传统音乐之美源于传统文化的情怀,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贯穿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怀着对当代民族管弦乐发展的反思与展望,为当代民族音乐艺术的诠释打开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中央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生 所煜涵:王甫建教授于此次讲座中,就实际创作、发展理念、文化认同等不同方面对我国民族器乐的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了阐述及总结,并针对我国民族器乐相关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在新时期当下,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整体对于我国民族器乐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赋时代性的新要求,同时对于我们如何通过民族器乐讲好中国故事,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专业学生  戎幸:王甫建老师讲座观后感 中国是有着两千多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彰显着民族历史的精神内涵。历经千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音乐文化宝藏,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音乐。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音乐依然在社会发展中熠熠生辉,以多元形式绽放着光彩,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民族音乐如同中华文化,五千年文明没有间断,一直好似大江大河般流淌着,传承开来。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发展要求,除了经济、科学的发展之外,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是滋润人心的。文化的发展需要我们新时代音乐人来带动,来发扬。民族音乐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早期,民族音乐就表达了时代里的中国,如《江河水》等,中间因政治动荡,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民族音乐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改革开放后又慢慢兴起起来,民族音乐从未中断。民族音乐奠基于中国文化,新时代民族音乐工作者发扬民族音乐必须要对中国文化的充分认同,寻找民族音乐在新时代发展的共性,使民族音乐汇聚成大江大河,源远流长。传统音乐传承至今,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其中的独特韵味,传统音乐也在不断推成出新,与时俱进,而要做到很大程度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王道,传统音乐置身于现代社会中,跨越了地域和语言的限制,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当今,中国文化以及民族音乐的发展,必须凝聚中华文化更加深厚,而不是一味地借鉴西方外来的高技术,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违反演奏规律,我们要站在中国自己的发展立场和历史的广度,不断丰富创作和演奏符合历史开端的作品,完成新时代发展高度和时代审美的传承。 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周雅婷:非常荣幸今天在现场聆听王老师的讲座。王老师对于民族音乐传承、民族乐队发展有着深入的认识和深远的展望。回望过去一百年民族音乐的悠远历史,王老师面向未来一百年,对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文化发展寄予了厚望并提出基于自身丰富经验基础上的感想。从民族器乐的音响特性、艺术特征、调式律制等方面,到民族乐队编制、发展,再到新时代民族器乐作品创新理念等方面,以其自身作为民族乐队指挥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当今民族音乐发展提供了思考的宽度与广度。最终将对民乐发展的展望落脚于“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之上,注重民族审美情感的共鸣,将民族音乐的传承上升至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与深度,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感谢王老师,感谢华乐讲坛!祝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华乐讲坛越来越好!


重 要 预 告


华乐讲坛”第13讲将于3月17日晚七点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举行,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以东将为我们带来《守正创新融多元 承前启后薪火传——漫谈鼓乐人生》,欢迎届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