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使用的IE浏览器版本过低,本站不再支持, 请使用 Google Chrome、Firefox 等高级浏览器,将会得到更好的体验!
欢迎访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官网
搜索
热搜榜: 展演活动研修班
首页 • 资讯列表
中国三弦·公众平台上线
发布时间:2020-12-04 阅读量:15506
信息来源:中国民乐

“中国三弦”的精神与理想

“中国三弦”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的公众号,是发布当代三弦艺术信息的平台,是热爱三弦、从事三弦、学习三弦、了解三弦的人们的家园。“中国三弦”将以三弦的最新动态、视听资料、学术文论、历史回眸等内容为版块,为三弦演奏者和理论研究者以及三弦爱好者提供与三弦艺术相关的信息。

三弦是中国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三弦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其地域性、民族性、曲种性、剧种性等优势所体现出它独特的社会功能和音乐功能是不可替代的,三弦从1000多年前走到了今天,从民间到宫廷;从市民到文人;从边远乡村到古都北京;从塞外草原的蒙古包到西南边陲的山寨;从大西北高原到东南沿海,三弦艺术始终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主奏乐器,三弦一直运用在近200个乐种、曲种、剧种等不同的音乐形式之中;作为独奏乐器,三弦不仅拥有不同风格的独奏、重奏、协奏的音乐作品,还拥有不少优秀的演奏家。三弦音乐凝聚了华夏各族人民的集体智慧,三弦的艺术成就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文化精神的追求和非凡的创造力,千百年来,三弦艺术为中国民族音乐宝藏的积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中国三弦”将在公众号的平台上展示不同乐种、不同民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三弦音乐和演奏艺术,为传承与弘扬三弦艺术做努力。希望人关注三弦,关注三弦艺术。

    谈龙建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5月21日宣告正式成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先生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希望与建议》的讲话,副会长刘文金先生发表了题为《树立全局观念 加强开拓意识》的讲话,秘书长张殿英先生发表了题为《三弦艺术的明媚春天就要到来》的讲话。

三弦专业委员会首届领导班子由著名的三弦艺术家、资深的三弦老前辈白凤霖先生和著名三弦演奏家、教育家、三弦宗师李乙先生担任名誉会长;由三弦界的老艺术家、老教育家闵季骞、柴珏、李国魂、王尔安、张棣华担任顾问;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谈龙建担任会长;由三弦演奏家演道远、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洪伟、三弦曲艺音乐家韩宝利、三弦演奏家李凤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张念冰担任副会长。

三弦专业委员会以“团结起来搞事业”为宗旨;以“推动三弦事业的发展”为目标,团结全国各地的三弦同仁以及关心三弦事业的人士共同推动三弦事业的发展。学习继承三弦传统艺术、弘扬三弦音乐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三弦专业委员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

光阴荏苒,弹指间三弦专业委员会已近16岁了,回眸一望,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会员的热情支持下,三弦专业委员会为三弦艺术事业的确做了不少事情,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主要有:

1.三弦演奏会

2005年5月21日——22日三弦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两场“三弦演奏会”,40多位不同年龄的演奏家演奏了30多首风格迥异的三弦作品,如:演道远演奏的《迎亲人》;王大春演奏的《哲盟民歌》《诺恩吉亚变奏曲》;乌云巴特尔演奏的《草原晨曲》;其其格演奏的《森德尔姑娘》;胡力亚奇、领春等演奏的《欢乐的鄂尔多斯》《蹄韵》;马忠昆演奏的《蝶恋花》选段;王铁演奏的《夜深沉》;周润通、周润麟等演奏的《乐亭新歌》;聂新荣演奏的《牧马人》;朱宏伟演奏的《十八板》;刘巧演奏的《新弦子调》;张柳萌演奏的《风雨铁马》;程珊演奏的《幻想曲》;高艺真演奏的《川江船歌》;何静演奏的《新春乐》;王江波演奏的《诉怨》;王宝林演奏的《游春》;王凤仪演奏的《湘江之歌》;张丰光、张佩赞演奏的《河东琴韵》等。

在三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由胡力亚其教授领衔的

蒙古族三弦齐奏

2.三弦艺术研讨会

2005年5月21日——22日三弦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三弦艺术研讨会”,27位会员研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如:李乙《把握时机 创造辉煌——写给三弦专业委员会的信》;谈龙建《团结奋斗 共创三弦艺术的辉煌》;胡力亚其的《蒙古族三弦的演奏形式及其在乐队中的地位》;柴珏的《关于三弦的音乐创作》;丁献芝的《三弦音论》;演道远《我与75型三弦》;闵季骞《三弦的定弦与定调》;周润通《三弦的特点及其体现》;李国魂《团结、友谊、合作》;马忠昆《京剧三弦的作用与演奏方法》;王大春的《论蒙古三弦的演奏风格》;李海萌:《浅谈河南大调曲子中三弦演奏的若干特点》;阎定文的《说“越调”》;曹祝捷《持琴姿势与左手手型对三弦演奏的重要性》;朱宏伟《浅谈江南丝竹音乐中的三弦》;宗国昌《浅谈三弦的文化现象》;朱世侃《振兴三弦、开创未来》等。

3.《三弦艺术论文集》

2005年9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三弦艺术论文集》,其中收录了29篇三弦理论研究的学术文章,这些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朴东生先生在发布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了:一、多年来,三弦艺术家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进行研究和实践,其中不少专家都曾发表过有关三弦的论文和专著,但是专家们把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集中在一起对三弦艺术进行综合性探讨,并最终以《三弦论文集》的形式来发表,这可能是三弦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二、《三弦论文集》作为三弦界的第一本论文集,它的作者包括了从20岁到80岁7个年龄层,充分体现出三弦艺术家一代又一代的坚持不懈和顽强努力。三、《三弦论文集》的涵盖了演奏艺术、教学理论、三弦传统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地方音乐、乐器改革、文化传承、普及与提高等各个方面,其内容涉猎之丰富;学术价值之深厚是出人意料的,它深刻地体现出三弦艺术家的集体智慧,《三弦论文集》无疑将成为推动三弦艺术发展的财富和动力。四、《三弦论文集》在三弦专业委员会成立的仅仅4个月后就面世,说明了三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三弦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激发了三弦艺术家的热情,同时也证明了三弦专业委员会的领导班子充满了团结奋斗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总而言之,我们对三弦艺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三弦艺术论文集(2005)

4.举办白凤岩艺术研讨会

2006年12月16日在北京举办了“白凤岩艺术研讨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刘文金先生、副秘书长张升平先生、白凤岩先生的女儿白慧群女士及其家属白瑾女士、段光杰先生;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中华曲艺家协会副会长常祥霖先生;琵琶教授王范地先生;琵琶研究家汪天纬先生、三弦教授萧剑声先生等音乐界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刘文金先生代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朴东生会长在开幕式上讲话,高度评价了白凤岩对三弦艺术发展的历史贡献,强调三弦艺术的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之间的相辅相成,提倡和鼓励三弦的音乐创作,以推动三弦艺术的繁荣。21位会员在研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白凤岩及白凤岩艺术是三弦(以及琵琶)传统音乐和近现代音乐的一座不容争辩的里程碑,这次研讨会第一次对白凤岩进行了系统性的专题研究,同时给予白凤岩在三弦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以一个科学的、明确的评价。研讨会期间还举办了“白凤岩三弦、琵琶作品音乐会”,李国魂、白慧谦、聂新荣、演道远、周润通、费坚蓉、江洋、庄昉、马小祥、韩静、程珊、高伟等演奏了白凤岩不同时期的作品。

白凤岩艺术研讨会合影

刘文金先生在白凤岩艺术研讨会上讲话

5.举办三弦演奏艺术培训班

2006年12月17——21日三弦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三弦演奏艺术培训班”。担任授课的教师都是三弦界知名的演奏家,有:胡力亚其、演道远、周润通、聂新荣、李凤山、王铁、马忠昆、费坚蓉、白慧谦。他们将把积累多年的代表曲目和精湛的演奏艺术传授给年轻的学员。培训班学员们通过5天的强化学习后确有超值的收获。

旅日三弦艺术家费坚蓉老师与“三弦艺术培训班”的学员们

6.举办“花蕾弦韵”三弦系列音乐会

2004年朴东生先生为青少年的三弦艺术实践题词为:“花蕾弦韵”,迄今为止,三弦专业委员会与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附中、秦皇岛电视台、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德州学院、北京正乙祠、山东潍坊大剧院、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蒙古族实验小学等单位共同主办了10多场“花蕾弦韵三弦系列音乐会”,展现了青少年三弦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和优秀水准,在为年轻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同时,对推广弘扬三弦音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主办国际蒙古三弦艺术研讨会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蒙古三弦艺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13——14日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举行。研讨会共收到来自蒙古人民共和国、日本、新加坡、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全国各地的学术论文33篇,这些论文所探讨的问题颇具典型意义,其学术论证的严谨、成果的价值都显示出专家学者们对蒙古族三弦音乐艺术这一研究课题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和期望。研讨会在李·柯沁夫先生主持下进行,气氛精彩热烈而又井然有序。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呼格吉勒图教授在题为《三弦源流考》的发言中对“三弦源于弦鼗”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三弦应源于蒙古民族所创造的西那嘎”。中央音乐学院谈龙建教授在题为《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的发言中提出:“蒙古族三弦从音乐风格、音乐功能到演奏艺术都可自成一体、独树一帜,而且是对中国三弦家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鼎足之力的一支艺术流派”。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胡力亚其教授在题为《蒙古族三弦艺术教学回顾与展望》的发言中提出:“蒙古族三弦的音色、技法非常适合演奏蒙古族乐曲,善于抒发蒙古族人民的美好情感,寄托着蒙古民族勇敢、豪放的崇高精神,……蒙古族三弦的独特弹奏技巧,对于三弦艺术表现方法是一种发展和丰富,也是对华夏文化的巨大贡献”。星海音乐学院赵宋光教授在题为《振兴蒙古族三弦艺术的文化发展策略思考》的发言中提出:“蒙古族三弦艺术在历史上曾经出现多次辉煌,到了新世纪,可指望有新的振兴局面”,他从审美内涵、文化生态、弹棒技巧、运用民间旋律的创作以及重奏体裁的多样化5个方面论述振兴蒙古三弦的策略性构想。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沙痕教授在题为《确立以胡力亚其为代表的蒙古三弦艺术流派》的发言提出:“确立胡力亚其三弦流派,也是振兴三弦艺术的重要举措。……它将有力地推动三弦教育的发展,使蒙古族三弦这种古老的乐器重振雄风,再铸辉煌”。来自蒙古国的乌云其木格教授的发言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翻译的帮助下,她边讲边弹地介绍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蒙古国三弦在专业教学、演奏艺术、创作、即兴演奏等方面的成就。蒙古国德·娜仁楚日拉博士、太原师范学院阎定文教授以及三弦界学者李国魂先生、演道远先生、李宝森先生等都在研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

13日晚在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举行了“首届国际蒙古三弦艺术研讨会”三弦专场音乐会。这无疑这是一场盛况空前的三弦盛会,台下,观看演出的观众座无虚席,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台上,蒙古族的演奏家们,身着漂亮的蒙古族服饰,演奏着一首首动听感人的蒙古族乐曲,激情豪放,震撼人心。音乐会演奏了蒙古国江沁诺日布作曲的《三弦协奏曲》;乌日古木拉编曲的《鄂尔多斯新歌》《森吉德尔姑娘》;胡力亚其编曲的《欢乐的牧民》;赛音乌力吉、领春、陶克陶作曲的《蹄韵》等。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演奏了《川江船歌》《反二黄慢板与小开门变奏》《风雨铁马》等风格各异的曲目。音乐会最后一曲:蒙古宫廷音乐《阿斯如》,是由胡力亚其教授率领全体蒙古族三弦演奏家表演的三弦合奏,60多把三弦雄壮豪放,气势恢宏,其美哉,壮哉,令全场热血沸腾,近3个小时的音乐会在振奋与期待中结束。

振兴中国三弦是一条漫长的路,重新认识和评价蒙古族三弦艺术是继承传统、发展三弦事业的重要战略之一,坚持蒙古族演奏技法语言和保持蒙古民族风格是这次研讨会所形成的共识。我们相信,“首届国际蒙古三弦艺术研讨会”将成为三弦发展中一次历史性的转折和契机,它使我们对三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8.举办李乙三弦艺术研讨会

2009年12月19日三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了“李乙三弦艺术研讨会”。刘文金先生代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到:李乙先生是建国以来、也是现当代音乐史上第一位使三弦走上音乐舞台和世界乐坛的三弦艺术家,是开拓了三弦新时代的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的努力和成就,三弦器乐音乐与演奏艺术得到了本质的发展。通过“李乙三弦艺术研讨会”的举办,一、收集、整理建国初期以来三弦生存发展的材料,梳理现当代三弦音乐的发展脉络。二、评价李乙先生的三弦艺术对于三弦艺术发展的历史贡献和重要作用。三、团结广大三弦界人士,提倡百花争艳,以各种艺术形式和学术思想为三弦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研讨会上20多位会员作了学术发言:谈龙建《持檀龙三尺 令音韵绕梁——论当代三弦宗师李乙的艺术成就》;演道远《新中国大三弦第一人——李乙》;张念冰《李乙——大三弦舞台表演艺术的开创者》;李凤山《大三弦宗师领军者——李乙教授与<十八板>》;朱体惠《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心目中的李乙先生和他的三弦艺术》;王宝林《传承三弦艺术 打造和谐韵律》;聂新荣《李乙三弦 “十八板”》;刘素芳《李乙三弦<十八板> 精神内涵与艺术风格试析》;阎定文《李乙三弦艺术漫议》;周润通《功不可没 弥足珍贵》;李锡波《论三弦大师李乙的音乐作品与演奏技巧及音乐内涵的关系》;王铁《李乙对三弦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牟书年《李乙三弦音乐<十八板>意境琐谈》;邱少彬《香港三弦教學點滴》;张福全《“弦外之音”韵亦浓》;庄昉《崇高的师德》;张柳萌《弦韵与琴韵——李乙三弦演奏的音乐美学观之初探》;高伟《三弦宗师李乙的人格魅力所给予的思考——浅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张丰光《赞李乙十八板新精神》;程珊《浅析<古塞随想>中体现的李乙演奏艺术审美特点》;高艺真《浅谈李乙先生三弦曲<春江花月夜>的曲源及艺术特点》;张梦露《抓住根本》。

刘文金先生代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在开幕式上讲话

9.举办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学术研讨会[1]

2013年6月23日,由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学术研讨会”在中央音乐学院综合楼701演奏厅里举行。整场活动分为四个板块:一、弦索遗韵——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音乐会;二、神彩永存——爱新觉罗·毓峘先生的演奏以及访谈等影像资料展示 ;三、薪火相传——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的承传资料展示;四、文化精神——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的研究专题与学术发言。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会长谈龙建教授主持,学术研讨会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张伯瑜教授主持。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中央音乐学院的张强教授、徐阳教授、樊薇教授、胡志厚教授、郝贻凡教授、中国戏曲学院洪伟教授、《人民音乐》编辑部主任张萌先生、编辑荣英涛先生、来自京外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毓峘先生的夫人朱维华女士及其亲友。

研讨会上的发言依次是谈龙建《怀念与感恩》、高艺真《从<将军令>的三个版本探讨三弦音乐从骨干谱到演奏谱的变异系》、张柳萌《三弦传谱<普庵咒>左手演奏技法浅析》、程珊《试论三弦传谱<将军令>演奏技法与审美特征》、许瑞《<弦索十三套>研究现状综述》。自由发言阶段,毓峘先生的亲友及来自山西、陕西等兄弟院校单位的专家就《弦索十三套》的传承、出版、演出、毓峘的三弦演奏风格及三弦专业的发展等诸多方面畅谈了自己的见解。同时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忧思,对前贤的深切怀念,对发展民族音乐艺术的满腔热忱。

原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录音部主任张升平先生(曾编辑策划出版有声读物《清故恭王府音乐》)回忆了毓峘先生的传谱出版及演出情况,他认为毓峘先生的传谱有独到的地方,毓先生的三弦演奏中有美术的因素,音乐与绘画高度融为一体;他是音乐美术集于一身的艺术大家。

中国电影乐团一级演员、著名三弦演奏家演道远先生认为《弦索十三套》的遗产非常丰富,需要非常深入的研究;继承传统不是一句虚话,需要做实实在在的工作。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教授阎定文先生认为:从谈龙建先生自80年代从毓峘先生学习到现在,已经开花结果,值得祝贺。弦索十三套传承下来,不是孤枝一支。三弦是个雅俗共赏的乐器,而其中有很多雅的东西现在不为人所知,弦索十三套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它的重要性、珍贵性、丰富性应该引起更多音乐界的人士重视,应该引起年轻的学者、三弦演奏家更深入的研究,使这个珍宝长久流传、大放异彩。

与会者高度评价了中央音乐学院为《弦索十三套》研究工作的支持,肯定了谈龙建教授在研究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毓峘先生的夫人朱维华女士说:“自1988年7月13日举办“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音乐会”,迄今已近25年了,今天举办这样的学术研讨会对于三弦发展是一件幸事。对于传承人毓峘是一种慰藉。毓峘先生没有看错人,谈龙建是一位学者、是个读书人,她会把这个东西传承下去。感谢谈龙建先生对传承《弦索十三套》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张伯瑜教授总结说:“我们都是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和研究,我和国外接触比较多,最近几年我有一个很大的体会——文化自豪感。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留下大量的文化遗产可以享用。感谢古人,感谢我们的祖宗给我们创造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感谢困惑,丰富的遗产给我很多的困惑需要去挖掘整理研究,我们有事情做。无论怎么做都是一种探讨、一种享受,拿出来面对世界非常自豪!”

[1] 摘选自许瑞《弦索遗韵 神彩永存——爱新觉罗·毓峘三弦传谱学术研讨会综述》

爱新觉罗·毓峘先生的夫人朱维华女士发言

 

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张升平先生发言

10.《华乐大典·三弦卷》的编纂工作

2017年8月以刘锡津为首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决定启动华乐大典三弦、阮、板胡、高胡、唢呐、笙新六卷的编纂工作,并且提出一年完成编纂、两年完成出版,用华乐大典向建国70周年献礼的规划。对于三弦专业委员会而言,这是一次历史契机,也是一个历史重任,虽然时间紧,任务急,但是拥有了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学术积淀以及近十几年来的人才积累,三弦专业委员会胸有成竹地接过任务,并且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领导的指导下,经过细致而审慎的考虑后组建了《华乐大典·三弦卷》的编委会。主编谈龙建;副主编领春;编委张柳萌、高伟、程珊、张薇、高艺真、王玉、张馨元。编委会分工细致具体,各司其责,如:谈龙建负责《三弦卷》框架纲目的设计、文论篇和乐谱篇的审稿以及终稿的整体编辑;领春负责少数民族三弦;张薇负责戏曲三弦;高艺真负责曲艺三弦;王玉负责乐谱制作;程珊负责文论收集与乐人条目编辑;张柳萌负责联络,并与程珊一起整理编辑大事记;高伟和张馨元分别负责西部与东北部地区三弦的乐种、乐谱的收集整理……。在三弦卷编纂过程中,这些年轻的编委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但拥有硕士学位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多为高等艺术院校的三弦专业教师,而且他们有知识、有见识、有朝气、有能力。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坚持和一丝不苟,才使得《华乐大典·三弦卷》的编纂最终得以完成。

《华乐大典·三弦卷》的编纂宗旨:以审慎扎实的艺术精神编纂与载录文献;以宽广博大的艺术胸怀拥抱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流派纷呈、各具其美的三弦音乐;以实事求是的艺术态度反映史实与记录成就;以美好崇高的艺术追求典藏中国三弦音乐之美。

《华乐大典·三弦卷》编委会的工作照

 

《华乐大典·三弦卷》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