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跨越八年的民族管弦乐组曲,以壮阔乐章抒写陕北高原的文化根脉,以时代语言致敬源远流长的延安精神,以百场演出树立民族音乐当代传播的标杆。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百场绽放 共赴新章”纪念活动暨总谱出版发布会于2025年9月15日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隆重举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党支部书记王书伟、副会长杨青、作曲家王丹红、上海音乐出版社副社长李娟、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团长宋小雷、副团长张洁,以及在京民乐界同仁和媒体共同出席活动。
百场巡演:一部献给黄土地的音乐史诗
自2017年首演以来,《永远的山丹丹》以恢宏的叙事结构、浓郁的地域风格与鲜明的时代表达,在全国40余个城市,完成近百场演出,成为当代民族管弦乐创作与传播的典范之作。作曲家王丹红多次深入黄土高原采风,从陕北民歌、信天游、老五班等民间素材中汲取灵感,谱写出陕北大地的辽阔与悲壮、人民的坚韧与豪迈,塑造出一部充满时代精神的音乐史诗。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在近百场演绎中不断磨砺,逐渐形成兼具陕西风格与中国气派的艺术表达,展示了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该作曾获陕西省文化创作特别大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及“百年百部”扶持;参与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展演和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重要活动,被音乐界评价为“一部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创作。”
总谱出版:推动传承与学术价值
发布会上,《永远的山丹丹》总谱正式面世。这一举措使作品从“舞台演绎”迈向“文献经典”,不仅为全国专业乐团复排与再创作提供了权威依据,也为高校教学、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会专家认为,总谱的出版意味着一部音乐作品进入学理化、制度化的学术轨道,也标志着新时代民族音乐由单点呈现走向持续系统传承、从阶段成果迈向长远积累的深远跨越。
百场之后:新的文化使命与时代担当
2025年9月25日,《永远的山丹丹》将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迎来第一百场纪念音乐会。百场,是数字,也是历史;是总结,更是再出发。作为民族音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典型成果,《永远的山丹丹》以其艺术高度、文化温度与制度价值,交出了一份属于新时代的民族音乐答卷,也期待这份“以人民为根、以时代为魂”的答卷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回响,在更广阔的时代舞台上书写新的篇章。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副团长张洁主持发布会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团长宋小雷致辞
作曲家王丹红发言
上海音乐出版社副社长李娟发言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讲话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党支部书记王书伟讲话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杨青发言
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唢呐演奏家王展展发言
宋小雷、王丹红、吴玉霞、李娟共同为新书揭幕
与会嘉宾合影
活动现场
琵琶专业委员会会长陈音、扬琴专业委员会会长李玲玲、柳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张鑫华、普及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会长李春勇、箜篌专业委员会会长赵广运、三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谈龙建、阮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徐阳、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李萌、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柏淼、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曹卫东、陶笛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张辉、打击乐专业委员会顾问孙志成、竹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华、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凌博、指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帅、唢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艺翔、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莎莎、古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子初、箫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田龙等专业委员会代表出席。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官方新媒体平台
邮箱:zgmywww@sina.com